和安上弟雪中登介亭

滴沥泉池乱蕊珠,悠扬僧壁点赪糊。
登高偏见远山好,万瓦参差篆玉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安上弟雪中登介亭》是宋代诗人苏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这首诗进行更为详细的探讨: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苏颂,字子容,号东牟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曾任职翰林院学士、集贤殿大学士。
  • 诗歌原文:《和安上弟雪中登介亭》的原文是:“滴沥泉池乱蕊珠,悠飏僧壁点頳糊。登高偏见远山好,万瓦参差篆玉符。”
  1. 诗歌内容解析
  • 首联解析: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在寒冷的冬日里,泉池中的水珠像散落的珍珠般滴落,映照出一片静谧的景象。
  • 颔联解析:接下来,诗人转向僧壁,用“点頳糊”这一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雪后僧人墙壁上的色彩斑斓,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 颈联解析:颈联转而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感受。他站在高处,看到了远方的群山,山峦在雪的覆盖下显得格外壮观,令人心旷神怡。
  • 尾联解析: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感受,他看到的每一座房屋都像是用篆刻的方式雕琢而成,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苏颂的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他用简单的词汇,却能勾勒出复杂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 象征手法: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隐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泉水、僧人、山峰、屋顶等元素,都被赋予了深厚的象征意义,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 情景交融:诗中的景与情相互交融,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宋代的作品,它不仅保存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也为后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教育意义: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内涵,对读者有着很高的审美教育和思想启迪作用,能够引导人们思考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和安上弟雪中登介亭》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作,它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与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