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逢二三月,春映掌中杯。
绿久山犹浅,花寒雨未开。
谁能奈愁得,拌不上楼来。
更莫看云坐,潇湘有雁回。
溪南春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溪南春晓》属于中国古典诗词,是宋代诗人罗椅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景,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作者简介:罗椅是中国宋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面貌,尤其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诗歌原文:行逢二三月,春映掌中杯。绿久山犹浅,花寒雨未开。谁能奈愁得,拌不上楼来。更莫看云坐,潇湘有雁回。
主题内容:在《溪南春晓》中,诗人罗椅通过对春季早晨景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的“行逢二三月”,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而“春映掌中杯”则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如同在手中握着的杯子中倒映出来的景象。此外,“谁能奈愁得,拌不上楼来”则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烦恼的超然态度,通过轻松的笔触表达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语言风格:罗椅的诗作以五言律诗的形式呈现,这种形式要求诗句结构严谨,音韵和谐。在《溪南春晓》中,诗人运用了平仄相间的规律,使得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感。同时,诗句中的意象和比喻也极具特色,如“绿久山犹浅”用来形容春天的山色依然显得浅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赏析鉴赏:《溪南春晓》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它还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哲学思考。例如,“谁能奈愁得,拌不上楼来”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烦恼的一种超脱心态,认为那些忧愁烦恼都不如眼前的美景重要。这种思想在现代依然具有启示意义,鼓励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平静的心态。
《溪南春晓》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更以其深刻的哲理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作为读者,通过深入阅读、理解并欣赏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其深邃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