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日再入都

野色连山碧,时光似水流。
邹阳仍是客,李广不封侯。
业已诗中老,何须病始休。
草根萤一点,寂照万端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于白居易因政治原因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诗歌原文如下:

八月十二日,再入长安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以下是对该诗的简单介绍:

  1. 创作背景:白居易因政治原因被贬为江州司马,无法回到朝廷任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得以再次进入长安城,即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这次经历使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官场的冷漠与无情,也让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

  2. 主题与表达: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忧虑。白居易以黄鹤楼、扬州等景物为背景,抒发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更是将他的孤独与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

  3. 艺术特色:白居易的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善于运用比喻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生经历相联系,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影响与评价:这首《八月十二日再入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白居易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现了白居易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