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三山放翁居

晚进违前辈,湮才重此州。
绝知他日少,预作百年忧。
樵牧非身致,聪明不我谋。
莫令司马稿,祗候茂陵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三山放翁居》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一首七言绝句。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人称“王南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人和学者,还是明中期文坛的重要人物,与李攀龙并称“后七子”,致力于文学复古运动。

王世贞的《望三山放翁居》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世界。首句“望三山”即指诗人眺望远方连绵起伏的三座山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向往。第二句“放翁居”中的“放翁”则是指南宋诗人陆游,陆游晚年退隐于山中,后人因此以“放翁”来称呼他的居所,这一句诗反映了诗人对高洁品格与隐居生活的向往。而最后两句“我思何所似?天风吹海门。”则是诗人内心的抒发,表达了他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思考。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望三山放翁居》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在短短的四句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想象,将自然的壮阔与人生的渺小相对照,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王世贞作为文学家的审美追求和情感体验,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体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自然和理想的热爱和思考。

王世贞的《望三山放翁居》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映文人理想与追求的力作。它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研究明代文学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