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何年种,娑娑满寺门。
金身虚像设,画壁尽尘昏。
龙虎青山远,冰霜碧甃存。
坊官敬人客,顷刻具肴尊。
安隐寺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安隐寺诗》是宋代诗人苏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诗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安隐寺诗》的作者为苏泂,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的生平事迹虽多有记载,但详细资料不详。从其诗作来看,苏泂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他与多位当时著名诗人有过唱和之交,如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
诗歌原文与注释:《安隐寺诗》全文如下:樟树何年种,娑娑满寺门。金身虚像设,画壁尽尘昏。龙虎青山远,冰霜碧甃存。坊官敬人客,顷刻具肴尊。
诗歌翻译与赏析:《安隐寺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安隐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诗中的“樟树何年种,娑娑满寺门”表现了寺庙周围环境的古老与宁静。“金身虚像设,画壁尽尘昏”则反映了寺庙中佛像的虚无与壁画的破败,体现了岁月流转带来的变迁。“龙虎青山远,冰霜碧甃存”则表达了虽然自然景物依然存在,但已不如往昔那般辉煌。“坊官敬人客,顷刻具肴尊”则是描述当地官员对来访客人的热情款待,反映了当时地方官府的豪爽和热情。
《安隐寺诗》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备受瞩目,更因其深邃的哲理内涵被后人传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