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孟良父侍郎解婺印改江东漕再和堆字韵

十行芝检从天下,六月荷花照水开。
未必便将东节去,不妨政用此时来。
安排过阙留中奏,想像攀辕恋别杯。
遣贺以时非造次,索公一笑簿书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孟良父侍郎解婺印改江东漕再和堆字韵》是宋代诗人苏泂的作品。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苏泂,作为宋代的著名文人,他的创作风格以豪放著称,尤其擅长于表达对时局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苏泂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体验,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些风貌。他的诗作在当时就受到广泛的认可和传颂,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闻孟良父侍郎解婺印改江东漕再和堆字韵》中,苏泂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以及政治变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十行芝检从天下,六月荷花照水开。
    未必便将东节去,不妨政用此时来。
    安排过阙留中奏,想像攀辕恋别杯。
    遣贺以时非造次,索公一笑簿书堆。

  2. 诗歌解读

  • 自然与人文:诗中通过对江南地区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如“十行芝检”暗示着繁复而有序的政治活动,反映出诗人对当时政务繁忙状态的观察。同时,“六月荷花照水开”则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政治权能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 政治与个人:“未必便将东节去”,可能指的是朝廷的某种决策或调整,暗示着政治上的变动往往伴随着个人的离别或牺牲。“不妨政用此时来”表达了即便在这样的变化中,诗人仍保持乐观态度,认为政治上的变革并非全无益处。
  • 人际交往:诗中的“想像攀辕恋别杯”和“遣贺以时非造次”,反映了诗人在人际交往中的情感纠葛以及对时机把握的重视。这可能涉及到官场中的交际往来,以及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 政治讽刺:最后一句“索公一笑簿书堆”暗含了对当时官员处理政务时繁琐文书工作的讽刺,表达了对于官僚主义作风的不满。

《闻孟良父侍郎解婺印改江东漕再和堆字韵》不仅是一首表达政治变迁和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苏泂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和批判。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