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山寺诗

高人元是爱山林,倦翼犹思息树阴。
况是先贤遗旧迹,未妨吾党得幽寻。
熙丰法在言何害,莘渭人非恨已深。
老我谁能知许事,自敲亭竹和猿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蒋山寺诗》是南宋诗人苏泂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和对先贤遗迹的敬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苏泂(生卒年不详),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苏颂四世孙。与赵师秀同年。他生活在宋代,其作品多体现了当时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

  2. 诗歌原文及注释:《蒋山寺诗》的原文如下:

    高人元是爱山林,倦翼犹思息树阴。
    况是先贤遗旧迹,未妨吾党得幽寻。
    熙丰法在言何害,莘渭人非恨已深。
    老我谁能知许事,自敲亭竹和猿吟。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先贤遗踪的敬仰。首句“高人元是爱山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第二句“倦翼犹思息树阴”,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得到休息的场景,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第三句提到“先贤遗旧迹”,“未妨吾党得幽寻”,表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古代智慧的继承。第四句则揭示了社会现实的影响,“熙丰法在言何害”,反映出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最后一句则是作者的自我反思,“老我谁能知许事”,表现出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

  4. 写作背景:据《宋史·苏泂传》记载,苏轼曾贬谪岭南,苏泂亦曾因故被贬。两人虽相隔千里,但都曾在岭南度过流放岁月,这段经历使他们结下深厚友谊。因此,《蒋山寺诗》中可能融入了他们对彼此的思念和对共同经历的回忆。

  5. 文学史地位:《蒋山寺诗》作为宋代诗词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趋向。同时,该诗还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宋代文人心态和生活状态的重要资料。

《蒋山寺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也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