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亭诗

小亭西角杏花明,寂寞闻莺但一声。
九十日春今五十,自挼红蕊绕阶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亭诗是宋代苏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情感。这首诗通过描绘小亭周围的自然环境,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园林画卷,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小亭诗》:

  1. 作者简介
  • 苏泂,南宋诗人。字子由,号苇溪翁,又号芦川老人,世称芦川先生。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进士,历任秘书郎、太学博士等职。晚年归隐于福建建阳芦溪,筑屋三间,取名“芦川小亭”,自号芦川老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尤其擅长咏物和写景,其作品在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
  1. 诗歌原文
  • 小亭西角杏花明,寂寞闻莺但一声。
  • 九十日春今五十,自挼红蕊绕阶行。
  • 这首《小亭诗》共两句,第一句描绘了小亭西角的杏花在春日里明亮的景象,以及作者在寂静的环境中偶尔听到黄莺的鸣叫。第二句通过对比春天已经过去五十天来表达时间的流逝感伤之情,同时描述了自己亲手揉搓着花瓣绕着小亭的台阶行走的情景。
  1. 诗歌赏析
  • 《小亭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诗人用“小亭西角杏花明”这一描写,不仅点明了小亭的具体位置,也通过杏花的明亮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力的旺盛。
  • 第二句则通过“寂寞闻莺但一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无奈。这里的“但一声”既表现了莺鸟的稀少,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留恋。
  • 最后一句中的“九十日春今五十,自挼红蕊绕阶行”则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珍惜。这里的“五十”不仅指春天的时间,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生命年华的感慨。而“自挼红蕊绕阶行”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春天中独自漫步,欣赏花朵的场景,充满了诗意。

《小亭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优美之作,更蕴含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表达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