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春

芍药荼蘼一万枝,花开动是隔年期。
欲留春色都无计,睡过红云白雪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恨春》是朱淑真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短暂与美好事物的易逝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恨春》:

  1. 作者简介
  • 朱淑真,字幽栖居士,南宋初年的女诗人,以其诗词作品在宋代留存最为丰富。
  • 她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但一说为浙江人。她的生平和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南宋时期。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樱桃初荐杏梅酸”:这句描绘了春季特有的水果——樱桃和杏子的成熟,以及它们带来的酸甜口感,展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 “槐嫩风高麦秀寒”:这里通过槐树的新芽、风的清凉和麦田的丰收来表达春季的多变之美。
  • “惆怅东君太情薄,挽留时暂也应难”:东君指的是春天,朱淑真在这里表达了对春天短暂和无法长久保持其美好的遗憾和无奈感。
  1. 文化背景与象征意义
  • 在古代文学中,春天常常被赋予新生和希望的象征意义。朱淑真的《恨春》则反映出作者对季节更迭和自然法则的一种哲理思考。
  • 通过对春天的描述,她可能也在表达自己对人生短暂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1. 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 朱淑真的诗词以清新淡雅著称,她的词作中融入了深厚的感情和细腻的观察,使得《恨春》不仅仅是对春天的描述,更是对生命和爱情的深刻反思。

朱淑真的《恨春》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和自然的哲思。这首诗展示了宋代女性词人的才华和情感世界,值得读者深入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