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麟堂上口占呈赵大资

节旄弹压万旌旗,中使传宣表睿知。
重见相公官又长,宛然谦下蜀中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麟堂上口占呈赵大资》是一首出自宋代的诗词,由诗人苏泂所作。该诗表达了诗人与赵大资之间深厚的友谊及其在政治生涯中相互支持的关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苏泂(?~1215年),字子野、叔党,号东原,又号皕斋,南宋文学家、书画家,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风清丽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 诗句解析
  • 节旄弹压万旌旗:节旄,即旌旗,此处指皇帝所持的大旗,象征着权威和力量。诗人通过“节旄”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皇帝威严的形象,同时也暗含着皇帝对国家治理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 中使传宣表睿知:中使,即宦官,他们通常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指示。“传宣”则暗示这种传递方式的正式和庄重。诗人通过这一描述,表达了他对皇帝圣明治理的赞美和期待。
  • 重见相公官又长:相公,是对官员的尊称,此处特指宰相。诗人提到“重见相公”,意味着再次见到曾经的宰相职位,而“官又长”则表达了他对官职升迁的喜悦和满足感。
  • 宛然谦下蜀中时:蜀中,指的是四川地区,历史上以人才辈出著称。诗人用“谦下”来形容自己的谦逊态度,同时“蜀中时”也隐含着他对自己过去经历的一种回顾和总结。
  1. 创作背景
  • 《玉麟堂上口占呈赵大资》的创作背景较为复杂,涉及到宋朝的政治斗争和个人情感。诗中透露出诗人对朝廷政治的深刻洞察和对友人赵大资的支持。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紧张,诗人可能因为某种原因需要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1. 鉴赏评价
  • 《玉麟堂上口占呈赵大资》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态势。它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研究宋代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之一。

《玉麟堂上口占呈赵大资》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对于喜爱古代文学作品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