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纱窗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新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屋映花丛当下帘。
谁倚南楼指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题海昌安国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海昌安国寺》是苏舜元创作的一首古诗词,收录于宋代诗词选集。《题海昌安国寺》不仅是一篇具有深刻意境的诗作,也是研究宋代诗歌文化的一个窗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篇作品:
作者介绍:《题海昌安国寺》的作者是苏舜元,他是宋朝的一位诗人。
原文内容:苏舜元的《题海昌安国寺》原文如下:“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纱窗燕拂檐。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新衫。阶临池面胜看镜,屋映花丛当下帘。”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日午后在寺院中的宁静景象。
创作背景:苏舜元的创作动机和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他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经常在诗文中表达对社会、自然和生活的感慨与思考。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舜元对日常生活的一次美好记录。
艺术特色:《题海昌安国寺》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语言的凝练和意象的丰富上。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氛围。诗句“阶临池面胜看镜”,不仅描绘了庭院的景色,更通过“镜”字暗示了内心的平和与澄明。
文化意义: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人来说,《题海昌安国寺》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扇窥探宋人生活美学和文化心态的窗户。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社会价值观。
《题海昌安国寺》作为苏舜元的作品,不仅因其艺术成就而值得赞赏,更为后人提供了深入了解宋代文化的宝贵资源。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才情和审美情趣,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