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观鱼

瑟瑟清波见戏鳞,浮沉追逐巧相亲。
我嗟不及群鱼乐,虚作人间半世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沧浪观鱼》是宋代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作品: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苏舜钦,字子美,号沧浪翁,生于北宋仁宗景祐元年,是苏舜元的弟弟。他自幼有大志,天圣中与穆修等人好为古文歌诗,受到时人推崇。在学术上以文才出众而闻名,其兄苏舜元也是进士出身,两人共同推动了当时的文学发展。由于家族的渊源与才华,苏舜钦早年便得到了范仲淹的推荐,得以进入官场。
  • 仕途经历:苏舜钦初以父荫补官,后累迁至大理评事。庆历年间,因范仲淹的推荐,被提拔为集贤校理及监进奏院的官员。尽管他在官场上有一定的成就和声望,但最终未能逃过政治风波,最终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臣而被贬职。
  1. 作品原文
  • 这首诗题为《沧浪观鱼》,通过观察水中嬉戏的鱼儿来抒发感慨。诗中的“瑟瑟清波见戏鳞,浮沈追逐巧相亲”描述了清澈的水中鱼儿欢快地游弋,相互追逐嬉戏的景象,生动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和谐自然的氛围。
  • “我嗟不及群鱼乐,虚作人间半世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无忧无虑生活的羡慕之情。诗人自感不如这些自由自在的鱼儿,自己如同生活在尘世的凡人,只能徒增烦恼,无法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1. 作品鉴赏
  • 意境之美:《沧浪观鱼》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比鱼儿的自由与诗人的束缚,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诗句中的“瑟瑟清波”和“浮沈追逐”等词汇,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还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诗中的“虚作人间半世人”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对尘世烦恼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1. 历史价值
  • 文学贡献:《沧浪观鱼》作为宋诗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更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它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财富。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是苏舜钦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的流传使得更多人了解宋代的文化氛围和审美情趣,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沧浪观鱼》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独特风格,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