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舟

落照满长河,流水暖冲融。
中有凫鹜群,上下随和风。
捕鱼没浅浦,矫翅入紫空。
嬉游意自得,肯顾冥冥鸿。
伊余何所适,舟滞数见穷。
十步九暗滩,咫尺不可通。
獠工裂吻噪,舍楫将何从。
巨縆挽屡断,有如拔山峰。
夕忧寇盗至,蹶弩映岸丛。
徊徨但搔首,叹息无所容。
曾无鸟禽乐,虚在人曹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滞舟》是宋代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

  1. 基本信息
  • 《滞舟》的作者是苏舜钦,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字子美,号沧浪翁。他的家族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他的父亲曾任官员,他本人也曾因直言而受到贬谪。
  1. 作品原文
    落照满长河,流水暖冲融。
    中有凫鹜群,上下随和风。
    捕鱼没浅浦,矫翅入紫空。
    嬉游意自得,肯顾冥冥鸿。
    伊余何所适,舟滞数见穷。
    十步九暗滩,咫尺不可通。
    獠工裂吻噪,舍楫将何从。
    巨縆挽屡断,有如拔山峰。
    夕忧寇盗至,蹶弩映岸丛。
    徊徨但搔首,叹息无所容。
    曾无鸟禽乐,虚在人曹中。

  2. 创作背景

  • 根据历史记载,苏舜钦曾在景佑元年考中进士,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在官场上因为直言不讳,得罪了一些人,导致自己多次被贬。后来他流寓苏州,并在苏州建造了沧浪亭以自娱。
  • 苏舜钦的生活虽然颠沛流离,但并未放弃文学创作。他通过诗歌和散文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志向,其中《滞舟》就是其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旅途中遇到困难的情景。诗中的“落照”和“流水”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而“凫鹜群”则是活泼的对比,象征着人生的起落。
  • “伊余何所适”反映了诗人对于前途的不确定感,而“舟滞数见穷”、“夕忧寇盗至”等句子则展示了诗人在困境中的焦虑和担忧。
  • 结尾处诗人的感慨更是深刻,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失落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1. 文学价值
  • 《滞舟》以其简洁的语言、丰富的象征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认识。它的艺术表现力和哲理性都非常高。
  •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更是对整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命运的隐喻。因此,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滞舟》不仅是苏舜钦个人情感和经历的体现,也是宋代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文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心理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