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简夫因病不出

十五年来一味闲,近来推病更安眠。
鹤形知瘦非关老,僧定端居不计年。
坐上要须长满客,杖头何用出携钱。
未嫌语笑妨清静,闲暇陪公几杖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李简夫因病不出》是宋朝苏辙的作品,表达了他对过去十五年生活状态的反思和近来因病休息、安眠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颍滨遗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苏辙与其兄苏轼并称“二苏”,亦与其父苏洵合称“二苏父子”。
  1. 作品原文及译文
  • 原文
    十五来一味闲,
    近来推病更安眠。
    鹤形自瘦非关老,
    僧定端居不计年。
    坐上要须长满客,
    杖头何用出携钱。
    不嫌语笑妨清静,
    闲暇陪公几杖前。
  • 译文:“十五年来一直过着闲适的生活,近来更是推说自己生病,想要更多的休息。” “我的身形消瘦不是因为年纪大,而是因为我一直在寺庙中修行,忘记了时间。” “在坐席上需要的是满座的朋友,而不是那些出门携带钱财的人。” “不嫌弃我的言语笑声会妨碍到你的清静,所以我可以悠闲地陪伴在你的身边。”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通过描写苏辙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在忙碌的官场生活中找到了一种宁静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压力的逃避。

《次韵李简夫因病不出》作为苏辙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的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对自然的向往。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