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箴三首

【其一】
有对易成畛域,无情那有从违。
痴人妄认逆境,平地自生铁围。
【其二】
白傅病犹牵爱,晁公老未断嗔。
莫问是情是性,但参无我无人。
【其三】
俗物汩陈大好,家奴倒迕何诛。
泡幻初无典要,光阴况已桑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箴三首》是明代文学家祝允明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又号枝山居士。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与文徵明、唐寅并称为“江南三才子”。祝允明的作品以诗歌、书法和绘画见长,尤其擅长行草书,被誉为“明代第一大家”。他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作品原文
  • 原文:祸福非圣哲所趣避,然有自召之者,盖亦有其机矣。心倏然而人,智贤圣神。
  • 译文:祸福并非是圣人圣贤所能够避免的,然而却有人自己招致了这些。这是因为人心的变化无常,智慧和贤能如同神明一般。
  1. 内容赏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对比祸福的不可避免和人们自身的行为选择,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和对自我行为的关注。
  • 语言特色:祝允明的语言简洁明快,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诗歌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同时,他的书法作品也体现了同样的风格,线条流畅,气势磅礴。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中后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尤为深刻。在这样的背景下,祝允明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洞察。
  • 个人经历:祝允明本人的经历也为其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曾历经坎坷,多次遭遇挫折,但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学问和艺术。这些经历使得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对人生苦难和挑战的深刻理解。

可以看到《自箴三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悟和哲理思考的文学作品,也是一幅反映作者人生哲学的艺术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