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岁暮书怀

草木自成岁,禽鸟已春声。仰观俯察,多少宇宙古今情。遐想炎黄以上,逮至汉唐而下,几个费经营。巢许有真意,无责自身轻。
富与贵,贫与贱,死还生。方壶岁晚,深感梅蕊向人倾。造物元来无物,有物还应自造,人意几曾平。天际识归路,野鹤忽长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岁暮书怀》是宋代诗人汪莘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汪莘,字叔耕,号方壶先生,是北宋末期至南宋初年的人物,其生平事迹不详,但据记载,他晚年隐居于休宁(今属安徽)的柳塘。与著名学者朱熹有深厚的友谊,并曾上表进言,但未能被采纳,晚年以布衣身份自居。
  1. 创作背景
  • 汪莘的这首《水调歌头·岁暮书怀》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在宋末元初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国运多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常常借诗词抒发个人情感,寄托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1. 作品原文:《水调歌头·岁暮书怀》全文如下:
    草木自成岁,禽鸟已春声。仰观俯察,多少宇宙古今情。遐想炎黄以上,逮至汉唐而下,几个费经营。巢许有真意,无责自身轻。富与贵,贫与贱,死还生。方壶岁晚,深感梅蕊向人倾。造物元来无物,有物还应自造,人意几曾平。天际识归路,野鹤忽长鸣。

  2. 作品特色

  • 情景交融:《水调歌头·岁暮书怀》通过描绘自然界的草木和飞鸟,引发对历史的联想与思考。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作品既有生动的形象感,又有深邃的思想性。
  • 哲理意味深长:诗中多次出现的“真意”、“经营”等词汇,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思想动态,如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价值观。
  • 情感真挚:通过对岁时更迭、生死轮回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流转、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现实:《水调歌头·岁暮书怀》作为宋末元初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 传承文学价值: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古典文学,也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调歌头·岁暮书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词,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