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 粉面啼红腰束素

粉面啼红腰束素,当年拾翠曾相遇。密意深情谁与诉,空怨慕,西池夜夜风兼露。
池上夕阳笼碧树,池中短棹惊微雨。水泛落英何处去,人不语,东流到了无停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渔家傲·粉面啼红腰束素》是宋代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与范仲淹并称“范文正公”,是宋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曾主持编纂《太平御览》。在文学上,他的词风格清新婉丽,语言典雅,对后世影响深远。
  1. 作品原文
    粉面啼红腰束素。当年拾翠曾相遇。
    密意深情谁与诉。空怨慕,西池夜夜风兼露。
    池上夕阳笼碧树。池中短棹惊微雨。
    水泛落英何处去。人不语,东流到了无停住。

  2. 诗词解析

  • 情感表达:《渔家傲·粉面啼红腰束素》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当前境遇的感慨。其中“空怨慕”和“空怨慕”反映了他对过去爱情的美好憧憬,以及现在无法言说的无奈心情。
  • 艺术特色:词的开篇即以鲜艳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比“粉面啼红”与“腰束素”的服饰,展现了人物的青春美貌和内心的哀愁。词中的“当年拾翠”、“西池夜夜”、“夕阳笼碧树”等意象,都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忧伤的夜晚。

《渔家傲·粉面啼红腰束素》不仅是晏殊文学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的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