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减字木兰花 · 斜红叠翠
译文
红花多姿,绿叶茂密,是何处的花神前来呈献这一派祥瑞啊。(花草)那鲜明的衣服,真像是从织女那里割来了一织机的锦缎。
拥有真正馨香、美妙资质的花草,不能忍受人世间的风吹与日晒。(我)尽力遮拦围护花草,不想让春天的风光这样匆忙地归去。
介绍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是一首描绘春日百花争艳景象的宋代词作。这首词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具有极高的成就。其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每个词都如一颗明珠闪耀着光芒。例如“斜红叠翠”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花朵的色彩,还巧妙地运用借代手法(“红”、“翠”分别代表花和叶),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此外,“粲粲裳衣”和“真香妙质”等词汇的使用都极大地增强了词的表现力,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和动人。
从文化背景上看,这首词反映了宋代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氛围。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诗词作为文人表达情感和审美的重要手段,其创作往往追求意境深远、韵味无穷。因此,这首词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这首词在情感表达上也颇具深意。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词人似乎在向读者传达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感情不仅仅局限于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使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态度。
这首词在文学史上也有其重要的地位。作为宋词的代表之一,它不仅展示了宋代词人的创作风格,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同时,它也是中国诗词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词作,更是一首艺术与情感并重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注解
减字木兰花木:《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
红、翠:借代修辞,代指红花与绿叶。
何许:何处。
花神:掌管花的神。
献瑞:呈献祥瑞。
粲粲:鲜明的样子。
裳衣: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
天孙:指传说中巧于纺织的仙女,即织女。
机:织机。
妙质:美的资质、才德。
不耐:不能忍受。
遮围:遮拦,围护。
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
造次:仓促,匆忙。
归: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