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和人冬至韵)

西江东去,总是伤时泪。北陆日初长,对芳尊、多悲少喜。美人去后,花落几春风,杯漫洗。人难醉。愁见飞灰细。
梅边雪外。风味犹相似。迤逦暖乾坤,仗君王、雄风英气。吾曹老矣,端是有心人、追剑履。辞黄绮。珍重萧生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敦儒并未创作名为《蓦山溪》的词作,而是《樵歌》《蓦山溪·和人冬至韵》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而非朱敦儒所作。下面对《蓦山溪》(和人冬至韵)进行介绍:

  1. 作品背景:《蓦山溪·和人冬至韵》的创作时间背景不详,但据传为宋徽宗政和年间的作品。在这首词中,李清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怀。

  2. 作品内容:李清照通过“西江东去,总是伤时泪”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哀愁的画面。紧接着,“北陆日初长,对芳尊、多悲少喜”反映了作者与友人相聚时的场景,以及内心的复杂情感。“美人去后,花落几春风”则表达了失去亲近之人后的失落和孤独。最后,“梅边雪外。风味犹相似。迤逦暖乾坤,仗君王、雄风英雄气概。”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3. 艺术特色:李清照的《蓦山溪·和人冬至韵》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她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国家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使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同时,她的词汇选择和句式结构也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李清照的《蓦山溪·和人冬至韵》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词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