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次韵李汉老咏梅)

潇洒江梅,似玉妆珠缀,密蕊疏枝。霜风应是,不许蝶近蜂欺。嫣然自笑,与山矾、共水仙期。还亦有,青松翠竹,同今凛冽年时。
何事向人如恨,带苍苔,半倚临水荒篱。孤山嫩寒放晓,尚忆前诗。黄昏顾影,说横斜、清浅今谁。他自是,移春手段,微云淡月应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汉宫春·次韵李汉老咏梅》是一首描绘江梅的古典诗词,作者是唐代诗人葛长庚。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 首句赏析:“潇洒江梅”,这句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梅花的自然美,“潇洒”二字传达出梅花的超凡脱俗,而“江梅”则特指江南地区的梅花。这样的开篇不仅设定了画面的背景,也预示了下文中将展开的意境和情感。
  • 第二句描写:“似玉妆珠缀”,进一步丰富了对梅花形象的描述,将梅花比作珍贵的饰品,既形容了其色泽洁白如玉,又暗示了其花形小巧玲珑。这种比喻使得梅花的形象更加生动,仿佛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精美的画卷。
  • 第三句抒情:“密蕊疏枝”。此句通过视觉与感觉的结合,表达了梅花独特的美感。“密蕊疏枝”既描述了梅花的花蕊密集而树枝疏朗的外形特征,也暗示了梅花在寒冷中依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 尾句寓意:“还亦有,青松翠竹,同今凛冽时。” 结尾处,诗人巧妙地将梅花与青松、翠竹并置,共同描绘出一个冬日中依然挺拔、坚韧的画面。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让读者感受到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从而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坚强与自然美的共鸣。
  1. 作者介绍
  • 葛长庚(1194-1229?):字白叟,号海蟾、海琼子,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祖籍福建闽清。葛长庚七岁能诗赋,父亲去世后,他离开家乡,浪迹海上。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游历到隐居的转变,晚年归隐海岛,自号“白云翁”,在诗坛上留下了丰富的作品。
  • 生平与成就:葛长庚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歌创作多取材于自然景色,特别是对于梅花的喜爱与描绘尤为突出。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脱俗,语言优美,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1. 主题探讨
  • 自然美:本诗通过对梅花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梅花的美。梅花以其独特的气质和形态,成为了诗人笔下赞美的对象。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欣赏。
  • 生命态度:诗中的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生命态度。这与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有着相似之处。
  • 艺术手法:这首诗的写作技巧非常高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让梅花仿佛具有了生命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汉宫春·次韵李汉老咏梅》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之美的诗词,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词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