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门高髻,倚扇清吭,娉婷未数西州。浅拂朱铅,春风二月梢头。相逢靓妆俊语,有旧家、京洛风流。断肠句,试重拈彩笔,与赋闲愁。
犹记凌波欲去,问明珰罗袜,却为谁留。枉梦相思,几回南浦行舟。莫辞玉樽起舞,怕重来、燕子空楼。谩惆怅,抱琵琶、闲过此秋。
声声慢 · 迎门高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寻宋代王沂孙《声声慢·迎门高髻》的文学魅力
王沂孙的《声声慢·迎门高髻》,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宋词,其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首诗作以“迎门高髻,倚扇清吭,娉婷未数西州”开篇,描绘了一个女子的温婉形象,展现了她浅拂朱铅、春风二月梢头的柔美姿态。
诗中的“相逢靓妆俊语”,不仅勾勒出女子的美貌和气质,更暗含着对旧家京洛风流的回忆与怀念。这种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手法,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层次丰富而深刻,读者仿佛能看到一个女子的倩影,感受到她内心的波澜。
“断肠句,试重拈彩笔,与赋闲愁。” 这一句更是将词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这里的“断肠句”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描述,更是一种艺术上的夸张,体现了作者在艺术创作中追求极致的情感表达方式。
《声声慢·迎门高髻》还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凌波欲去”,指的是古代女子步摇金钗,行走于水中,象征着一种优雅而又略带哀愁的生活态度。这样的描述不仅让这首词增添了一抹古典韵味,也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能够领略到那个时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色。
王沂孙作为元代著名的词人,其词作深受后世推崇。《声声慢·迎门高髻》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王沂孙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使这首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阅读《声声慢·迎门高髻》不仅能让人领略到宋代文人的风雅,更能让我们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这都是一部值得深入探讨和品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