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向愁边落。渺汀洲、孤云细雨,暮天寒角。有美人兮山翠外,谁共霜桥月壑。想朋友、春猿秋鹤。竹屋一灯棋未了,问人间、局面如何著。风雨夜,更商略。
六州铁铸从头错。笑归来、冰鲈堪鲙,雪螯堪嚼。莫遣孤舟横浦溆,也怕浪狂风恶。且容把、钓纶收却。云外空山知何似,料清寒、只与梅花约。逋老句,底须作。
贺新凉(寄两吴尚书)
介绍
方岳的《贺新凉(寄两吴尚书)》是一首充满诗意与画意的宋代诗词作品。《贺新凉》作为方岳的代表作,不仅因其优美的文字而受到读者的喜爱,更因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其文学价值值得深入探讨。方岳的《贺新凉》创作于宋代,这一时期的文化环境对其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方岳身处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情感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都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特征。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境界追求的渴望。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仅是个人的感受,更是时代文化的反映,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文学价值和美学意义。
从语言风格和技巧上看,方岳的这首诗也展示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诗中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如“雁向愁边落”描绘了一幅秋日凄凉的画面,“暮天寒角”则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寒冷的氛围。此外,“美人”“霜桥月壑”等词汇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也加深了读者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在诗歌结构方面,《贺新凉》采用了典型的宋词起承转合的结构手法,前两句为起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出诗人的情感;后两句为承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最后两句则是转笔,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广阔和复杂。整体上,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精巧的构思展现了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贺新凉》中的意境之美也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诗中不仅有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有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友情与孤独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诗人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这种通过具体事物来折射抽象情感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也是《贺新凉》能够跨越时间限制,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诗歌的社会影响和历史地位来看,《贺新凉》同样不容小觑。这首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力逐渐扩大到了后世。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这类抒情性强、意境优美的诗词作品往往能引起广泛共鸣,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特别是方岳本人的才华和《贺新凉》的独特韵味,使其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贺新凉(寄两吴尚书)》不仅是方岳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更是宋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来说,深入了解和欣赏这样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品味中华文化的一种乐趣,也是提升自己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注解
贺新凉:即《贺新郎》,为仄韵长调,苏轼词有“乳燕飞华屋”句,故别名《乳燕飞》,有“晚凉新浴”句,故别名《贺新凉》,有“风敲竹”句,故别名《风敲竹》;叶梦得词有“唱金缕”句,词牌因别名《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张辑词有“把貂裘、换酒长安市”句,故别名《貂裘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