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乍扇,又还是去年,清明重到。喜见燕子,巧说千般如人道。墙头陌上青梅小。是处有、闲花芳草。偶然思想,前欢醉赏,牡丹时候。
当此三春媚景,好连宵恣乐,情怀歌酒。纵有珠珍,难买红颜长年少。从他乌兔茫茫走。更莫待、花残莺老。恁时欢笑,休把万金换了。
绛都春 · 清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绛都春·清明》是一首词,由厉鹗创作,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作者简介:《绛都春·清明》的作者是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应博学鸿词科试,却无意仕进,潜心著述。在厉鹗的创作生涯中,他博览群书,尤其熟于宋史,其诗词多有深意,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敏感度和深邃的人文关怀。
诗词原文:《绛都春·清明》全诗如下:
和风乍扇,又还是去年,清明重到。喜见燕子,巧说千般如人道。墙头陌上青梅小。是处有、闲花芳草。偶然思想,前欢醉赏,牡丹时候。当此三春媚景,好连宵恣乐,情怀歌酒。纵有珠珍,难买红颜长年少。诗歌鉴赏:《绛都春·清明》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美好青春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和风乍扇”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同时,通过燕子的巧妙比喻,诗人抒发了对过去与现在交织的情感。此外,诗中的“牡丹时候”,不仅指代了春天的美景,也暗示了人生中某些时刻的短暂与珍贵。
《绛都春·清明》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典诗词,也是一首能够触动读者情感、引发人们思考的优秀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厉鹗深邃的艺术造诣,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