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重九旧韵

《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异乡风景却依然。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茱萸子细更重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重九旧韵》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的重阳节,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远离了京城,与友人分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苏轼写下了这首送别的词,以表达对朋友深深的怀念和真挚的情感。

  2. 词意解析:上片开头“白雪清词出坐间”,描绘出座席间飘出的高雅词句,赞美了友人杨绘的才华与器度。接下来的“爱君才器两俱全”,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之情,认为友人不仅才华出众,而且气度非凡。下片“异乡风景却依然”则透露出诗人自己身处异乡,而友人仍在身边的感慨。结尾“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则是对两人相聚时光短暂的叹息,以及对未来重逢时间的不确定。

  3. 艺术特色:此词采用传统的“浣溪沙”词牌,具有典型的宋词风格。其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自身的感怀,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此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友人比作“阳春白雪般的清新词句”,将离别比作“茱萸子细更重看”,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深的共鸣。

《浣溪沙·重九旧韵》不仅是一首表现送别情感的诗词,也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丰富情感的艺术作品。它展示了苏轼高超的文学技巧和深邃的情感世界,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注解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鐘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

「重九旧韵」:傅注本存目阙文。今据元延祐本补正文,并据吴讷钞本等略作校订。傅注本阙如待考补。元延祐本无题,《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题作「重九」。兹从吴讷钞本题。

《白雪》:龙榆生笺引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茱萸:龙榆生笺引宋·杜少陵《九日蓝田崔氏庄》诗:「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却依然:《二妙集》本作「各依然」。

子细:《二妙集》本、毛本作「仔细」。刘尚荣按:「『仔细』是後起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