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琼花引

扬州城门夜塞雪,扬州城中哭明月。
堕枝湿云故鬼语,西来阴风无健鹘。
神娥愬空众芳歇,一夕苍苔变华发。
宫花窣帘尘掩袜,玉华无因进吴越。
漓漓淮水山央央,谁其死者李与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后琼花引》是宋代诗人谢翱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对扬州城门的夜景和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
  • 创作背景:《后琼花引》的创作背景是宋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时的历史大变革期。这一时期,许多士人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生活困苦。谢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的诗篇。
  • 作者生平:谢翱,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他是建宁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宋元之际,谢翱因参与抗元活动而名声大噪,曾随文天祥参加抗元斗争。后文天祥兵败,谢翱避地浙东,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并有《晞发集》传世。
  1. 诗歌原文
  • 《后琼花引》的原文如下:
后土祠前车马道,天人种花无瑶草。  
英云蕊珠欲上天,夜半黄门催进表。  
酒香浮春露泥泥,二十四桥色如洗。  
阴风吹雪月堕地,几人不得扬州死?  
孤贞抱一不再识,夜归阆风晓无迹。  
苍苔染根烟雨泣,岁久游魂化为碧。  
  •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扬州城的夜景和雪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哀悼以及对历史变迁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
  1. 诗歌鉴赏与评析
  • 艺术特色:《后琼花引》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它采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将扬州城的繁华与雪后的凄凉相对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效果。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入微,如“夜半黄门催进表”、“阴风吹雪月堕地”,都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表现力。
  • 情感表达:这首诗的情感表达十分丰富。诗人通过对扬州城的夜景和雪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同时,诗中的“苍苔染根烟雨泣”等意象,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无常。
  1. 作品影响与评价
  • 文学地位:《后琼花引》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得到了后世学者和读者的高度评价。许多学者认为,这首诗是宋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对于研究宋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文化影响:除了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外,这首诗也对后世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在创作中借鉴了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
  1. 相关文献资料
  • 诗集:《后琼花引》收录在谢翱的遗作《晞发集》中。这部诗集包含了谢翱的部分诗词作品,是研究谢翱及其诗歌的重要文献资料。
  • 学术著作:学术界对于《后琼花引》的研究也十分丰富。许多学者对其艺术特色、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读,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后琼花引》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宋代诗歌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