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丙午登白鹭亭作

岁晚念行役,江阔渺风烟。六朝文物何在,回首更凄然。倚尽危楼杰观,暗想琼枝璧月,罗袜步承莲。桃叶山前鹭,无语下寒滩。
潮寂寞,浸孤垒,涨平川。莫愁艇子何处,烟树杳无边。王谢堂前双燕,空绕乌衣门巷,斜日草连天。只有台城月,千古照婵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丙午重登白鹭亭》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公元109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作者在惠州任知州时,当时作者被贬到广东惠州。此词通过描写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和朝廷大臣的不满以及自己的政治主张,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抑郁、悲愤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以下是该词的原文:

丙午重阳,两山排闼送爽,澄江一道带秋光。
白云黄叶,千里诗兴,顿挫还乡。
螺浦夜游,共君一笑,万斛明珠光。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醉蓬莱·甲辰重九

望中犹记,翠微深处,缥缈飞泉。
云树绕堤沙,霜苇乱芦花。
尘世难逢一笑,凭高对此,谁会登高意气?
只今夕暮雨,洗淡天边烟。

念伊人,如倩女幽魂,不在烟波里。
但有当时明月,夜凉如水。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至今遗恨,空梁自燕归,秋色如许。

这首词以“重阳”为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和朝廷大臣的强烈不满和对政治改革的期望。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佳作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