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晓日窥轩双燕语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晓日窥轩双燕语》是北宋词人秦观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079年前后。该词反映了秦观在贬谪期间的苦闷与无奈,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下面将对此词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与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词作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作品鉴赏
  • 词中情感:这首词以燕子为载体,表达了词人对春天即将离去的不舍与惆怅。晓日窥轩,双燕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美好与短暂。词人借女子之口,委婉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展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绪。
  • 艺术特色: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燕子的刻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哀愁的场景之中。上片前三句,“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巧妙地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燕子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其成为词中的重要角色,增添了词的艺术魅力。下片中的“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则以飞云为喻,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整体而言,该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1. 文化意义
  • 《蝶恋花·晓日窥轩双燕语》作为一首宋词,不仅是秦观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反映。在北宋时期,随着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词作为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首词的出现,不仅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为研究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 通过阅读和分析《蝶恋花·晓日窥轩双燕语》,可以深入了解到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于自然美的感悟与追求。这对于当今社会而言,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蝶恋花·晓日窥轩双燕语》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在文化意义上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北宋文学的代表之作,它不仅是秦观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写照。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现实生活的启迪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