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霓裳 · 乐秋天

乐秋天,晚荷花缀露珠圆。风日好,数行新雁贴寒烟。银簧调脆管,琼柱拨清弦。捧觥船,一声声、齐唱太平年。
人生百岁,离别易,会逢难。无事日,剩呼宾友启芳筵。星霜催绿鬓,风露损朱颜。惜清欢,又何妨、沉醉玉尊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拂霓裳·乐秋天》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晏殊的词作。这首词以描绘乐秋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百岁的感慨以及对清欢的珍视。下面将介绍《拂霓裳·乐秋天》:

  1. 作者生平:晏殊,字同叔,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作为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和散文家,晏殊不仅是抚州籍的第一个宰相,他的诗、词、文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世赞誉。

  2. 词牌名及其特点:《拂霓裳》,又名“拂霓裳·乐秋天”,是一首双调八十二字的词牌,分为正体词和变体词两种形式。正体词前段八句六平韵,后段八句五平韵;变体词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六平韵。

  3. 诗词原文:在《拂霓裳·乐秋天》中,晏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乐秋季节的景色,以及人们在此时的喜悦之情。“乐秋天。晚荷花缀露珠圆。风日好,数行新雁贴寒烟。”这几句通过描写晚秋的荷花与新雁,传达出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接着,“银簧调脆管,琼柱拨清弦。”则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优雅的宴会之中,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4. 词中的意境:整首词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晏殊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中简单快乐的追求和珍视。

  5. 文化背景:宋代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诗歌、词赋在当时有着极高的地位。晏殊的这首词,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趋向和文化氛围。

  6. 艺术特色:晏殊在《拂霓裳·乐秋天》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同时,他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和审美追求。

可以看出《拂霓裳·乐秋天》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风貌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晏殊的文学成就和他所处的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