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馀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诗中描述了雨后的自然景色,雨水使得浮萍合拢,青蛙的叫声充满了周围的邻居。雨后的清新与和谐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 季节变换:通过“海棠真一梦”和“梅子欲尝新”两句,诗人描绘了季节的变换。海棠花虽然盛开如梦,但终究会凋零;而梅子的成熟预示着夏日的来临,给人以新的希望和期待。
  • 人物活动:最后两句“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反映了雨后人们的生活状态。在雨停后,人们不再像之前那样忙碌,而是选择悠闲地挑菜或是荡秋千,享受难得的宁静时光。
  1. 创作背景:此诗应是在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这一时期的苏轼,身处政治风波之中,生活境遇颇为艰难,但他仍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变迁。诗中的自然景观和平静的生活场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不仅以其优美的自然描写吸引了读者的目光,更因其蕴含的哲理和诗人的人生感悟,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也能够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