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
南歌子 · 师唱谁家曲
介绍
《南歌子·师唱谁家曲》是苏轼的词作,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境遇的感慨。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意义,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 作者背景
- 苏轼的生平与成就: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见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轼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还被誉为“诗界鼻祖”、“文坛巨擘”。
- 词的创作背景:《南歌子·师唱谁家曲》创作于苏轼晚年,此时他已经经历了政治风波和个人生活的起伏。在政治失意和个人遭遇困境中,苏轼通过诗词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和佛法的深刻体悟,展现出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洁的人格魅力。
- 作品原文与译文
- 原文展示: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
- 译文解读:此词描绘了一个场景:老师正在教唱歌,而学生也在参与其中。学生虽然只是随波逐流地参与,但内心并不怀疑。溪边的女娃偷偷窥视,山上的僧人也不皱眉头。然而,对于弥勒佛降临世间的期待却充满了忧虑,因为似乎错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 词的艺术特色
- 意境与风格:苏轼的词往往具有深远的意境和豪放的风格。《南歌子·师唱谁家曲》便是如此,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此词中的自然景物如溪水、山林等都充满了诗意,使得整个作品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
- 情感表达:苏轼在词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受,也透露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如“借君拍板与门槌”与“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得《南歌子·师唱谁家曲》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抒情诗,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 文化与社会影响
- 文化传承:苏轼的词作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南歌子·师唱谁家曲》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宋代词人的艺术风格,也代表了唐宋诗词的鼎盛时期。它被广泛传颂和研究,成为后世学习宋词的典范之一。
- 社会影响:苏轼的文学作品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词不仅在当时受到欢迎,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轼本人的人格特质和生活哲学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影响了无数文人墨客。
《南歌子·师唱谁家曲》不仅是苏轼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宋代文学繁荣的象征。通过深入分析该词的内容、形式及其艺术特色,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注解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小曲。调名本自汉张平子《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事。《金奁集》入「仙吕宫」。此词有单调、双调二体。单调者始自温飞卿词,因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子澄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捲水晶簾额」句,名《水晶簾》,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以温飞卿《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美成、杨无咎、仲殊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次仲词最为谐婉。周美成词名《南柯子》,程正伯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簾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双调五十二字,前後阕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四字,前後阕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题注:傅子立注:「《冷斋夜话》:『东坡镇钱塘,无日不在西湖。尝携妓谒大通禅师,大通愠形于色。东坡作长短句,令妓歌之。』」刘尚荣按:「此条题注原在调名下,今按本书体例移词末。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戏词》转引,别见宋皇都风月主人《绿窗新话·卷下》。又『镇』字,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守』;『形』,元延祐本、毛本缺。」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句:傅子立注:「《传灯录》:『关南道吾和尚,因见巫师乐神,打鼓作舞,云:「还识神也!」师于此大悟。後往德山申其悟旨。德山乃印可,师往後每至升座时,著绯衣,执木简作礼。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云:「打动关南鼓,唱起德山歌。」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禅床作女人。」拜云:「谢子远来,无可相待。」』」刘尚荣按:「《景德传灯录·卷十一·关南道吾禅师》及《五灯会元·卷四·关南道吾和尚》记载此事,与傅注大同小异。」
拍板与门槌:傅子立注:「梁武帝请志公和尚讲经,志公对曰:『自有大士,见在渔行,善能讲唱。』帝乃召大士入内,问曰:『用何高座?』大士对曰:『不用高座,只用拍板一具。』大士得板,遂乃唱经,并四十九颂,唱毕而去。大士乃傅大士也。又,武帝尝一夕焚章而召诸法师斋,人莫有知之者。大士诘朝即手持一铁槌,径往以叩梁之端门,而先赴召。时若娄约法师这犹或後至,若云先法师等,终不知所召矣。」刘尚荣按:「《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善慧大师》。」
逢场作戏:傅子立注:「《传灯录》:『僧邓隐峰云:「竿木随身,逢场作戏。」』」刘尚荣按:「详见《景德传灯录·卷六·江西道一禅师》。」
莫相疑:《冷斋夜话》引此词作「不须疑」。
莫皱眉: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莫眨眉」。
弥勒下生:傅子立注:「释氏有当来下生弥勒佛,言百千万亿劫後,阎浮世界复散为虚空,则弥勒佛乃当下生时也。」刘尚荣按:「见《弥勒下生经》。」
却愁:《冷斋夜话》引此词作「却嫌」。
老婆三五:傅子立注:「《摭言集》:『唐薛逢尝策羸以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导曰:「回避新郎君!」逢冁然,即遣一介语之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会东涂西抹来。」』」刘尚荣按:「事详《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文句小异。」老婆,《冷斋夜话》引此词作「阿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