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頵 道人还西山

尝忆洪崖涧,穿云路万寻。
曾经照玄鬓,未得卸朝簪。
老去驰庄蝶,年来有越吟。
羡师从此去,旧隐翠微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頵道人还西山》这首诗由唐代诗人徐铉所作,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深情之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唐·徐铉
    尝忆洪崖涧,
    穿云路万寻。
    曾经照玄鬓,
    未得卸朝簪。
    老去驰庄蝶,
    年来有越吟。
    羡师从此去,
    旧隐翠微深。

  2. 作者简介

  • 徐铉(约910年—961年),字鼎臣,号翰苑先生、东阳布衣,江南徐州铜山(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五代十国时南唐官员、文学家。徐铉曾官至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封全椒县子。徐铉与弟徐锴皆以文词齐名,尤工骈体,世称“大小徐”。徐铉亦擅书法,为初唐四大家之一。
  1. 作品赏析
  • 主题内容:《送頵道人还西山》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诗人与一位名叫頵道人的道士分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追求和理想的回忆以及对对方追求自由与清静的羡慕之情。
  • 艺术手法:在艺术表现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穿云路万寻”暗示了道路的艰难曲折,而“未得卸朝簪”则表达了对功名利禄无法割舍的情感。
  • 情感表达:诗中透露出深深的不舍和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超然物外的向往。

《送頵道人还西山》不仅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更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