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萧丈止亭

削迹忘当世,开亭枕近郊。
情非恶冕绂,乐不似衡茅。
静看云归岫,闲知鹳在巢。
春风动幽兴,植杖数花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孔平仲的《寄题萧丈止亭》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情趣的古体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萧丈止亭周围的自然景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中的“削迹忘当世”反映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他开亭枕近郊,意在表达自己虽然生活在尘世之中,但内心却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种境界使得诗人能够忘却世间的纷争与烦恼,专注于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诗中的“情非恶冕绂,乐不似衡茅。”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富贵名利的淡泊。他认为,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心灵的满足。这里的“乐不似衡茅”意味着他更偏好简陋的生活方式,而非奢华的享受。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诗中“静看云归岫”和“閒知鹳在巢”,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画面。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也成为了其精神寄托和情感宣泄的载体。它们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向往和赞美。同时,通过对云和鹳等元素的描写,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闲适与自在。

诗尾的“春风动幽兴,植杖数花苞”,将诗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相联系。春风拂过,唤醒了诗人内心的幽深情感;而手植杖上,数着盛开的花苞,则象征着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寄题萧丈止亭》不仅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情趣的诗作,更是一曲对自然和谐与内心宁静的赞歌。它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理念,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人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