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体性重,惟有石最坚。
回风卷黄沙,直下万丈渊。
如何崔嵬山,乃解飞青天。
琅琊趋会稽,道里固甚悬。
想当初来时,诡异可得言。
岂非巨灵擘,或谓秦帝鞭。
雷公挟电母,欻霍相后先。
夸蛾负崖脚,天丁撮其颠。
北斗借神兵,虎豹下九关。
海王驱鱼送,百里闻腥膻。
悲号与惫喘,洒汗成流川。
呼云以自蔽,日月不得宣。
栖鸟失其巢,哀哀啼白猿。
草木困摆撼,枝叶半不全。
置之秦望阴,百怪散作烟。
有龙走不辙,化作锦色鳗。
攒身入窍穴,喷出清泠泉。
都人骇相报,平地见巍然。
既来亦能去,惟恐复腾骞。
浮屠镇其上,副以屋蝉联。
朝吟诸佛经,暮讲西方禅。
以此相絷缚,羁孤几千年。
我闻已有日,今朝始攀缘。
高堂置美酒,远目凌孤鸢。
老僧为我说,指画当我前。
是否难致诘,且进黄金船。
越州飞来山
介绍
《越州飞来山》是宋代诗人孔平仲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的壮丽,更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境界的人生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背景:孔平仲生于治平二年(1065),字毅父,为宋朝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孔平仲的兄长孔文仲和孔武仲也是当时知名的学者,他们的家族背景和学术氛围为孔平仲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诗歌原文:《越州飞来山》的原文如下:物之体性重,惟有石最坚。回风捲黄沙,直下万丈渊。如何崔嵬山,乃解飞青天。琅琊趋会稽,道里固甚悬。想当初来时,诡异可得言。岂非巨灵擘,或谓秦帝鞭。雷公挟电母,欻霍相后先。夸蛾负崖脚,天丁撮其颠。北斗借神兵,虎豹下九关。海王驱鱼送,百里闻腥膻。悲号与惫喘,洒汗成流川。呼云以自蔽,日月不得宣。栖鸟失其巢,哀哀啼白猿。草木困摆撼,枝叶半不全。置之秦望阴,百怪散作烟。有龙走不辙,化作锦色鳗。攒身入窍穴,喷出清泠泉。都人骇相报,平地见巍然。既来亦能去,惟恐复腾骞。浮屠镇其上,副以屋蝉联。朝吟诸佛经,暮讲西方禅。以此相絷缚,羁孤几千年。我闻已有日,今朝始攀缘。
诗歌赏析:孔平仲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夸张与想象,将飞来山上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既有壮观的自然景观,又有神秘莫测的历史传说。诗中的“巨灵擘”形象地表达了对自然界巨大力量的惊叹,而“秦帝鞭”则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异事。此外,诗歌还透露出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关注。据文献记载,孔平仲曾在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担任官职,并在此地生活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他在任职期间可能有机会亲眼目睹并深入体验了飞来山的奇异景象和深厚文化,因此能够将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这样一幅生动传神的山水画卷。
《越州飞来山》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优美诗篇,更是一部蕴含深邃哲理、富有历史内涵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宋代文化和自然景观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