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梅花七绝 其七

屐痕印雪不粘尘,去采南枝茧栗春。
待得杏桃蹊树下,我家风味已生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续梅花七绝 其七》是宋代诗人方一夔的作品。下面将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方一夔,字时佐,号知非子,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生于公元1224年或1225年,卒于1286年左右。他是方逢辰的孙子,以荐举入教郡庠,但不久即退隐,并在富山授徒讲学。他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活动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学者尊称他为“富山先生”。
  1. 诗歌原文
    屐痕印雪不粘尘,去采南枝茧栗春。待得杏桃蹊树下,我家风味已生仁。
    译文:行走在覆盖着白雪的道路上,鞋底印下的足迹却不会留下泥垢,这是为了去采摘南方的嫩芽,准备春天食用。等到杏树桃树的枝叶下,我家的美食已经飘出了香气,吸引来了众多行人。

  2. 诗歌赏析

  • 诗中通过描绘诗人在雪中行走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采摘食材的执着追求。
  • 通过对杏桃等春花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我家风味已生仁”这句话,反映了诗人通过烹饪美食来传递家传之味,体现了他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对后代的教育关怀。

《续梅花七绝 其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烹饪活动的诗歌,更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和社会价值。它不仅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更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及其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