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六首 其二

谁斧若木枝,铜干苍玉叶。
年年来沧波,疑与溟渤接。
戏携赤玉舄,跨此寒岌嶪。
飘然造殊庭,不用维与楫。
浩浩吹天风,凉气入衣衱。
拍浮天汉滨,匏瓜芒熚熚。
黄牛不服箱,放绳掉长鬣。
素娥不织裳,抛梭理香颊。
千年苍藓痕,机杼空妥帖。
疑是娲皇土,藏去压归箧。
归来不知处,满目迷空堞。
惟有卖卜人,知向天根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意六首·其二》是王绩的作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诗人与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隋末初唐诗人王绩,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多采用比兴手法。
  • 创作背景:《古意六首》为五言古诗,全部使用比兴手法,通过选择意象来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和感受,反映了他心理的矛盾和挣扎。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竹生大夏溪,苍苍富奇质。绿叶吟风劲,翠茎犯霄密。霜霰封其柯,鹓鸾食其实。宁知轩辕后,更有伶伦出。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裁为十二管,吹作雄雌律。有用
  • 译文注释:竹子生长在夏季的大溪中,苍翠而充满奇异的质地。叶子在风中吟唱着,坚韧有力;翠绿的茎上布满了露珠,鹓鸾鸟儿享用着它的果实。谁能想到,在轩辕黄帝之后,竟然还有伶伦这样的能工巧匠呢?不久就会被砍伐寻找,根株会因此而失去。被砍下后做成十二根乐器,吹出雄壮的旋律。
  • 作品赏析:这首诗表达了王绩对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生命循环变迁的理解。通过对竹的描写,展现了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力,以及它被利用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影响的思考。
  • 评析:方一夔的《古意六首·其二》在继承王绩诗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通过对竹子的描述,传递了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1. 艺术特色与表达手法
  • 意象的选择:王绩在《古意六首》中大量使用了竹子这一意象,这不仅因为竹子本身具有的象征意义,更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洁的品质。
  • 比兴手法的使用:王绩在诗歌中运用了比兴手法,通过对竹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描绘,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 情感的抒发:诗歌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古意六首·其二》作为王绩的代表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还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