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出玉门,簜节照绝域。
使指未分明,奇祸谁能测。
剑钝割不深,一朝来海北。
霜风入氍毹,冰雪冻服匿。
老羝石女儿,岁久无出息。
遣来小居次,无何乳通国。
古人凛垂戒,男女及饮食。
多少英雄人,此心灭不得。
万里十九年,费尽一生力。
归来麒麟中,愁绝远山色。
咏史 苏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史上·苏武》是宋朝陈普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苏武在荒寒边塞的艰苦生活,还反映了他坚定的忠诚与不屈的精神。《咏史上·苏武》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苏武在极端环境中所展现的英雄气概,以及他在异乡坚守信念、忠于国家的决心。
诗中“伏匿穷庐煖意回,子卿一夜梦阳台”表达了苏武身处荒凉之地仍能梦见家乡的情感。这反映出诗人对苏武孤独但不失希望的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揭示了苏武在异国他乡依然保持高洁人格的坚强意志。苏武的故事激励着后人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职责。
诗中的“归来不与曾孙议,未必麒麟生面开”,展示了苏武归国后的生活状态,他不与子孙讨论政事,显示出他的淡泊名利和对政治的超然态度。这种态度体现了苏武的高洁情操和对国家的深厚情感。诗中还透露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咏史上·苏武》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它以苏武为象征,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坚持原则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