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兀忘昼长,睡熟苦夜短。
一衲六十年,肘见不渠管。
华鲸撼林樾,饭香云子碗。
欠伸起卧堂,云何师不懒。
懒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懒庵歌》是明代余士奇的作品,通过描绘一幅宁静淡泊的生活画面来传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方岳的《懒庵》则以更加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一个人在禅定中的悠然生活。
《懒庵歌》中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诗中“中有懒庵人,偃仰长寄傲”表达了诗人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而“有时客至问起居,十日五日头不梳”则展现了其日常生活的自在与惬意。诗人不仅满足于物质上的简单,更注重精神上的自由和放松。《梦情为懒庵上人赋》则是宋朝黄庚所作,其中“柏子烟销懒坐禅,白云半榻伴高眠”描绘了一种远离尘嚣、静心修行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心灵净土的向往。
方岳的《懒庵》则通过更为细腻的语言和意象,展示了主人公在懒庵中的生活状态。诗中“坐兀忘书长,睡熟苦夜短。一衲六十年”,表现了主人公对禅宗修为的执着追求和对时间流转的淡然处之。方岳通过“欠伸起卧堂,云何师不懒”进一步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即即使身处繁忙之中,也能保持一颗悠闲自在的心。
无论是《懒庵歌》还是《懒庵》,这些文学作品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呈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与思想的流露,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