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福宫雨中种柏

未障侵檐日,先留出殿烟。
雨根蚯蚓活,风叶凤凰翩。
直节从孤瘦,寒姿定老坚。
君王千万寿,合作酒如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崇福宫雨中种柏》是宋代诗人毛滂的作品。下面,将通过多维度分析来更全面理解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诗人毛滂,字泽民,为衢州江山人,生于嘉佑六年(1061年),卒于宣和末年。他的文学成就在宋代颇受赞誉,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作品影响:“崇福宫雨中种柏”便是毛滂众多诗作中的一首,其艺术造诣与情感表达都极具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艺术和文学影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 原文:示障侵檐日,先留出殿烟。雨根蚯蚓活,风叶凤凰翩。直节从孤瘦,寒姿定老坚。君王千万寿,合作酒如泉。
  • 翻译:没有遮挡的檐下,阳光斜射进来,留下一片朦胧的烟雾。雨后的柏树根部,蚯蚓活跃,风中树叶摇曳如凤凰翩翩起舞。这些柏树挺拔而孤独,尽管岁月流逝却依然坚韧不拔。愿国王万寿无疆,酒香如同泉水般甘甜。
  •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崇福宫庭院中种植的柏树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画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雨后春笋般的生机与古柏的沧桑之美。此外,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和君主美好祝福的情感。
  1. 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
  • 创作背景:毛滂作为宋朝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普遍关注国事民生,同时,对于自然美景也有着独特的感悟与赞美。毛滂的“崇福宫雨中种柏”很可能就是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中创作的,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 历史价值:此诗不仅反映了宋代的文化特色,还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倾向。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崇福宫雨中种柏》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它让人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