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石真佳伴,云山得破颜。
高人本无住,倦翮自知还。
诗外尘缘尽,斋馀齿颊闲。
何消一句子,截断碧溪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松石真佳伴,云山得破颜。
高人本无住,倦翮自知还。
诗外尘缘尽,斋馀齿颊闲。
何消一句子,截断碧溪湾。
《无畏道人居观音院奉寄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冬,当时白居易正在杭州担任刺史,而他的友人张籍则在扬州担任司马。两人虽身处异地,却因对佛学的热爱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间书信不断。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白屋何妨到寺居,青山不怕出城初”,描绘了无畏道人与白居易相约一同居住于寺庙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们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接下来两句“若逢明月应无价,别后春风不寄书”,则表达了两位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他们虽然分别在不同的地方,但仍然心系对方,期待再次相聚。最后两句“不知门外来车马,何处寻君更问津”则表达了白居易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无法找到张籍的身影,只能通过询问路人来了解朋友的消息,这种无奈与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整首诗语言朴实而真挚,情感深沉而细腻,充分体现了白居易诗风中的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