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词五首 其三

七月攒宫晓,愁看动素旂。
乾坤清泪满,车驾昔游非。
落月低黄伞,流尘上玉衣。
苍梧何日返,耘鸟傍陵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仁宗皇帝挽词五首其三》是王珪的一首挽诗。这首诗作于庆历二年,即仁宗皇帝即位的前一年。王珪在这一年中进士及第并高中了榜眼,随后进入仕途,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知制诰、翰林学士等,直至去世。

这首诗反映了王珪对仁宗皇帝的深厚感情和对其政治成就的高度评价。《仁宗皇帝挽词五首其三》不仅体现了王珪的政治智慧与才能,也展现了他在朝政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如下:

  1. 开篇意境:王珪以“七月攒宫晓”开篇,表达了对皇帝驾崩的哀思和对逝者的不舍。
  2. 情感表达:诗中“愁看动素旂”、“乾坤清泪满”,表现了诗人对皇帝离去后国无主的悲痛之情。
  3. 历史回顾:“车驾昔游非”回顾了皇帝生前的辉煌岁月,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皇帝逝去后的无限惋惜和怀念。
  4. 自然意象:诗中运用了“落月低黄伞”、“流尘上玉衣”等意象,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皇帝的光辉形象及其离世带来的凄凉感。
  5. 哲理思考:最后两句“苍梧何日返,耘鸟傍陵飞”,王珪借“苍梧”和“耘鸟”表达了对皇帝灵魂归来与自己相伴的渴望。

王珪的《仁宗皇帝挽词五首其三》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历史人物的一种致敬。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