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清晓漏声疏,曾看飞泉落笔初。
诗入池塘似灵运,赋传宫殿学相如。
春官不下真朱点,阴注将成淡墨书。
见说丹台名第一,蕊章须诏侍严徐。
仁字卷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仁字卷子》是北宋文学家王珪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仁字卷子》的作者王珪,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字禹玉,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都值得一提。王珪祖籍成都华阳,后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他于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其仕途和文学创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作品原文:《仁字卷子》收录了王珪的原文,其中包含“文昌清晓漏声疏,曾看飞泉落笔初”等句子,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还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作品赏析:通过对《仁字卷子》的赏析,可以了解到王珪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他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象与文人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同时,王珪的作品也体现了宋代文风的特点,即注重文字的音韵和意境,追求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含蓄。
文化意义:《仁字卷子》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之处,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同样深远。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对于研究和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王珪的《仁字卷子》不仅是北宋时期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历史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