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寄公仪四首 其四

花扑行人柳荫渠,每逢嘉趣为停舻。
留连一水风光暮,怅望今宵月影孤。
汉橐暂持来法从,皋禽还引上仙图。
中条侯骑知非远,肯尽都门别酒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又寄公仪四首·其四》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以下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李商隐(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他出生于郑州荥阳的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明过人,但仕途坎坷,一生困顿。李商隐的诗歌成就尤为突出,被誉为“诗鬼”。他的创作跨越了多个时期,涵盖了咏史诗、无题诗、爱情诗等多种题材。其中,咏史诗是他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通过历史典故的运用,李商隐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时事的看法和感慨。
  2. 文学价值:《又寄公仪四首·其四》作为李商隐的一部分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精巧的结构,展现了李商隐卓越的诗歌才华。特别是其中的“碧海银河畔”一句,不仅语言优美,更蕴含着深远的意境和哲理。
  3. 思想内涵:李商隐在其作品中经常涉及政治、历史和个人情感等多重主题。在《又寄公仪四首·其四》中,或许隐含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担忧。通过对古人事迹的咏叹,诗人可能借此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4. 艺术风格:李商隐的诗歌以含蓄深奥著称。在《又寄公仪四首·其四》中,诗人通过精心挑选的词汇与意象,构建出一幅幅富有想象力的画面。如“碧海银河畔”一联,既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5. 文化影响:李商隐的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峰,也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尤其是在咏史抒怀这一体裁中,他的作品成为了后世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6. 读者评价:李商隐的诗作在历史上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即使在今天,许多学者和文学爱好者仍然对其诗歌进行研究和赏析。李商隐的作品因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李商隐的《又寄公仪四首·其四》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古诗,更是一座反映李商隐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思想殿堂。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古代诗词的魅力以及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