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常过平津馆,解组归来苦未羸。
晓日初临金阙动,春风正与玉杯期。
三公就第谁同寿,丞相传经自有儿。
感旧不辞今日醉,江湖思去已多时。
依韵和曾侍中谢二府相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依韵和曾侍中谢二府相顾》的文学鉴赏
王珪的《依韵和曾侍中谢二府相顾》是一首宋代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政治生涯的感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与深度。
诗歌开头“年年常过平津馆,解组归来苦未羸。”便为整首诗定下了深沉的主题基调。诗人用“年年”与“解组归来”描绘了自己仕途的起伏与辛酸,而“苦未羸”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力感和疲惫。这种表达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深度。
紧接着,“晓日初临金阙动,春风正与玉杯期。”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朝政的画面,金阙的朝阳映照出朝廷的辉煌,而春风拂面似乎带来了希望的气息。这种景象与诗人的内心形成鲜明对照,反映出他虽身在高位却心有戚戚,无法真正融入这个权力中心。
第三句“三公就第谁同寿,丞相传经自有儿。”则是诗人对官场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这里提到的“三公”与“丞相”均指高级官员,而“谁同寿”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高位者是否能共享荣耀的疑问。同时,“丞相传经自有儿”则反映了他对于知识传承的看法,即使身处高位,也未必能实现理想的传承。
最后一句“感旧不辞今日醉,江湖思去已多时。”则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慨。诗人通过饮酒来忘却忧愁,表现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态度。同时,“江湖思去已多时”则透露出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不满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依韵和曾侍中谢二府相顾》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更让我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意蕴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