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元微之春馀遣兴示王觉民

物态有荣悴,时令互消长。
堕身名利场,鱼鸟在罗网。
岂无金屈卮,听此石方响。
残花日晴阴,落絮风下上。
春事虽已阑,馀芳尚堪赏。
我有临溪亭,疏棂为君敞。
青青小荷钱,雅与水相养。
狂吟醉题壁,纵步懒扶杖。
仰止李谪仙,笔端走群象。
九原不可作,夜梦见精爽。
栖栖亦固矣,君子坦荡荡。
相期醉酴醾,偕来众无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追和元微之春馀遣兴示王觉民》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对于名利场外的宁静生活的渴望。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元稹(字微之)的影响。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色。王之道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天的画面:残花随风飘落,落絮随风起舞,而诗人则选择了一种超然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名利场外生活的喜爱。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展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在文化意义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元稹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的诗歌多涉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和元微之春馀遗兴示王觉民》中蕴含的“春事虽已阑,馀芳尚可赏”等诗句,不仅呼应了元稹的诗风,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这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越,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净化和升华。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王之道个人作品的代表,也是宋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艺术特征和价值取向。同时,它也为研究中国古典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视角。

《追和元微之春馀遗兴示王觉民》作为一首反映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诗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也在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上有重要意义。这首诗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