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杂咏 蓼花

秋色在何许,蓼花含浅红。
客情禁不得,归兴逐西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院杂咏 蓼花》是宋代文人王十朋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蓼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归乡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诗人、官员,其诗多反映社会现状和抒发个人情感。
  1. 诗歌原文
  • 秋色在何许,蓼花含浅红。
  • 客情禁不得,归兴逐西风。
  1. 诗歌鉴赏
  • 意境之美:这首诗以蓼花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秋天水边的风景画。蓼花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浅红色如同羞涩的少女,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 情感表达:诗中的“客情”指的是作者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无奈,而“归兴”则透露出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西风起时,归心似箭,蓼花的浅红成为了他心中无法割舍的牵挂。
  • 艺术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蓼花的美丽,更通过色彩的变化传达了季节的变迁和内心的波动。这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1. 文化意义
  • 象征意义:蓼花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它不仅是自然界的一员,更是文人笔下情感的象征。
  • 审美价值:王十朋的这首《书院杂咏 蓼花》,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十朋的《书院杂咏 蓼花》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作,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意义的艺术品。通过对蓼花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也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文学艺术性,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