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上谪居 其二

迹忝词林旧,官为郎署卑。
同群甘鸟兽,苟禄为妻儿。
未有一事立,空惊双鬓衰。
唯怜文集里,添得谪官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滁州上谪居》其二,是王禹偁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北宋时期

王禹偁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歌多反映了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这首作品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滁州的谪居生活,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朴实无华的言辞展现了王禹偁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诗中“迹忝词林旧,官为郎署卑”等句,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谦逊与自省,还体现了他对文学事业的重视。尤其是结尾两句“唯怜文集里,添得谪官诗”,更是直接体现了他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自信与满足。此外,诗中的“晓监悲华发,春醪慰病颜”等句,生动描绘了作者身处困境时的心境变化,既展现了他的坚韧不拔,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诗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首句“迹去金銮殿,官移玉笋班”透露出作者对曾经官职的不舍与怀念;“才高宁免妬,命薄不如闲”则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特别是诗中的“唯怜文集里,添得谪官诗”,这不仅是对自身遭遇的一种自嘲,也是对文学创作价值的肯定。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从诗歌结构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遵循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全诗共八句,每句均为五个字,符合律诗的基本要求。这种严谨的结构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在诗歌创作上的严谨态度和对传统形式的尊重。

从历史背景的角度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政治氛围相对宽松。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有机会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王禹偁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自己谪居生活的记录,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它不仅体现了王禹偁本人的思想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和风貌,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滁州上谪居》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情感、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王禹偁的文学贡献和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