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介

八年困名场,万里有慈亲。
吟变闽越声,衣有京洛尘。
况复久相依,知子文行淳。
不能致一第,虚作金銮臣。
昔予贬商洛,相送远涉溱。
今予谪滁上,语别清淮滨。
途穷与道丧,讵免同沾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林介》是一首中国宋朝时期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五言诗。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友情,而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背景和文人的精神风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八年困名场,万里有慈亲。
    吟变闽越声,衣有京洛尘。
    况复久相依,知子文行淳。
    不能致一第,虚作金銮臣。
    昔予贬商洛,相送远涉溱。
    今予谪滁上,语别清淮滨。
    途穷与道丧,讵免同沾巾。

  2. 作品翻译
    八年在名利的场中挣扎、奋斗,远离家乡万里之遥还有慈爱的双亲。吟咏改变着闽越的音乐,衣服上沾染了京洛的气息。更何况你我长久相互依靠,知道你的品行纯正。却不能获得一第功名,徒劳地成为金銮殿上的臣子。从前我被贬至商州,你远送我到涉溱之地;如今我被贬至滁州,你与我分别于清淮之滨。人生道路走到了穷途末路,道德观念也走向了堕落崩溃,难道可以免除悲伤落泪?

  3. 作品鉴赏
    王禹偁的《送林介》不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诗,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感慨的作品。通过对友人遭遇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困境的同情与理解。诗中的“吟变闽越声,衣有京洛尘”等句,通过对比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气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境遇的关切与担忧。此外,诗中的“不能致一第,虚作金銮臣”,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浮华与名利的追求深感失望,同时也揭示了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送林介》作为宋代王禹偁的经典之作,不仅在艺术表现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是诗人情感的真实流露,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精神面貌的一种反思和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