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月光碎,岸遥烟色深。
句 其三十四
介绍
《句 其三十四》是宋代徐俯的作品。
字师川,号北湖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就颇有影响力,被后世广泛传颂。在文学史上,徐俯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而独树一帜。他擅长运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来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风貌,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推荐
诗句释义: 月光如波般摇曳,洒在河岸上,形成一片片碎影。两岸相隔遥远,烟雾弥漫,景色显得幽深而神秘。 译文: 月光如波浪般波动,洒在河岸上,形成一片片碎影。两岸相隔遥远,烟雾弥漫,景色显得幽深而神秘。 关键词注释: - 波动:形容月光如同波浪般起伏不定,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 - 月光如波:将月光比作波浪,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流动和变化。 - 岸:指的是河岸,是这首诗的背景之一。 - 遥:形容词
已经平子宜无憾,未见夷吾得不忧。注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已经看到你(指张华)没有遗憾了,但我还没有见到你,就难免担忧。注释中的“平子”指张华,“夷吾”指张华的弟弟张华(字昭先)。赏析: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人张华的深深忧虑和思念之情的诗。诗人在看到友人的境遇已经得到改善(已经平子),感到欣慰,但同时又担心他的处境是否安全(未见夷吾),因此心中不免忧虑。整首诗通过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注释:峡口北侧的山岭和南侧的山岭相隔很远,而峡谷中间的地势险峻。小峡的地势险峻如同一条小龙,而大峡谷则显得高不可攀。 赏析:此句描写了三峡中两处峡谷的相对位置及特点,形象地描绘出两峡之间的地理形势,为下句写水势作铺垫
【注释】 侧畔:旁边。杨花:柳絮。帘幕:指窗帘或帐幔,这里指女子的居室。燕子飞:春日燕子归来,飞绕屋檐。 【赏析】 此诗写闺中思妇对外出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全诗以景起兴,借楼台、杨柳、帘幕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充满春天气息的画面,又通过燕子归去来表达出闺中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情思念。 诗的前两句,写楼台旁的杨树飘落了花瓣,帘幕中的燕子飞去。这两句是实写,但“侧畔”、“帘幕”和“杨花”、“燕子”四词
其三十四 人说罗池表岁功,深为丰稔浅为凶。 注释: 人说罗池,指的是人们谈论关于罗池的事情。表岁功,表示记录每年的功绩。深为丰稔,意味着非常丰收;浅为凶,则暗示产量较低。 赏析: 此诗描绘了人们对罗池地区的不同看法和态度。一方面,认为这里每年的成就显著,粮食丰收,生活富足,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另一方面,又担忧这里的年成好坏不一,时而丰收,时而歉收,给人带来了不稳定的感觉
注释 (1)重九: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菊:菊花,此处指菊花酒。 才:刚刚。 破:开,盛开。 蟹:螃蟹。 遨:游玩。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重阳节所作,描写了节日里人们饮酒赏菊、畅游湖海的情景。全诗意境开阔,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
注释: 峭帆横渡官桥柳,叠鼓惊飞海岸鸥。 注释: 峭帆:指风大浪高,船只像山峰一样耸入云际。 官桥:即官塘驿桥,在江西上饶县。 叠鼓:指战鼓声。 惊飞:使……受惊而飞。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乘船过官桥时,看到岸边的柳树、沙滩上的鸥鸟受到战鼓声的惊扰而飞翔的情景。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峭帆”、“叠鼓”、“惊飞”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活力。同时,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
【注释】 其三十四:这是杜甫《秦州杂律》中的第34首。风雨:比喻战争或动乱。昼酣:整天酣睡,指战争连绵不断。关河:泛指国境。春梦:喻指战乱。楚云:指楚国天空的云彩。低:低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战乱的深深忧虑以及他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风雨昼酣秦地阔”描绘了一幅战火纷飞、烽火连天的壮丽画面。诗人以“风雨”和“昼酣”两个关键词,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激烈程度
注释:中午时分,树林里的山鸡正在觅食,夜幕降临时,墓中的狐魅开始活动。 赏析:诗中以“中食”形容时间是在中午,而以“下林狖”来形容在林间捕食的山鸡。“中食”即中午,表示时间;“下林狖”是说山鸡在林间觅食,用来形容其生活习性。“夜禅移冢狐”则是说夜晚的时候,墓中的狐狸开始活动,用“夜禅移冢狐”来形容其在夜间的活动。这里的“夜禅”是指夜晚静悄悄的,“移冢狐”则形容墓中的狐狸在夜晚出来活动,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