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门归望定林有寄

蹇驴愁石路,余亦倦跻攀。
不见道人久,忽然芳岁残。
朝随云暂出,暮与鸟争还。
杳杳青松壑,知公在两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白门归望定林有寄》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作品。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世称王荆公。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也是一位在诗歌领域有着深远影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其雄浑豪迈、深沉内敛的风格著称,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辉煌成就。

王安石的创作风格深受其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生活在北宋中期,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面对国家的积贫积弱和人民的疾苦,他积极推行改革,试图振兴国家经济和文化。他的诗歌创作,既有对时事的关注,也有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抒发,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王安石的诗作中,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例如,《自白门归望定林有寄》中的“蹇驴愁石路,余亦倦跻攀”,描绘了一幅游子归来路上的艰辛与孤独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王安石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自白门归望定林有寄》作为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思想。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