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葛德裕

捧檄困米盐,戴星入州府。
官卑强趋走,出语不媚妩。
坐此触骇机,三人忽成虎。
况闻郡公曹,士论极患苦。
祸福在牙颊,骄气溢眉宇。
念君鸾凤栖,孰若黄鹄举。
负材淹簿领,摆脱即骞翥。
高兴动长川,插旗催转橹。
帆经一柱观,清风九江渚。
蛟龙蹙横波,楼船照秋浦。
兹游定有得,因之壮心膂。
丞相新开藩,门阑压吴楚。
豪英气概中,人物粲可数。
相逢一笑乐,细与论今古。
若问山间人,披蓑钓烟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葛德裕》是宋代诗人王庭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深刻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中的经历和内心的挣扎。以下是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作品原文与注释
  • 原文:捧檄困米盐,戴星入州府。官卑强趋走,出语不媚妩。坐此触骇机,三人忽成虎。况闻郡公曹,士论极患苦。祸福在牙颊,骄气溢眉宇。念君鸾凤栖,孰若黄鹄举。负材淹簿领,摆脱即骞翥。高兴动长川,插旗催转橹。帆经一柱观,清风九江渚。蛟龙蹙横波,楼船照秋浦。兹游定有得,因之壮心膂。丞相新开藩,门阑压吴楚。豪英气概中,人物粲可数。相逢一笑乐,细与论今古。若问山间人,披蓑钓烟雨。
  • 注释:本诗的注解较为详细,提供了诗歌的基本信息,如诗人王庭圭(字民瞻),安福人(今属福建),政和八年进士等背景信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1. 作品赏析与评析
  • 艺术特色:王庭圭在这首《送葛德裕》中巧妙地将个人经历融入对政治环境的反思之中,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失望。他通过对葛德裕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典型形象。诗中通过对比“鸾凤”与“黄鹄”,暗示了理想的高远与现实的局限,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抱负和追求。
  • 历史背景:王庭圭生活在北宋末年,这个时期的政治环境复杂,尤其是南宋初年,岳飞、韩世忠等人的抗金斗争以及秦桧等人的奸臣当道,使得社会充满了动荡和不安。王庭圭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忧虑,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1. 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 创作背景:王庭圭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社会现状的担忧。他通过描写自己的仕途经历,反映了那个时代士大夫的普遍心态。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 作者生平:王庭圭,字民瞻,安福人,是宋徽宗时期的一名官员。他的一生经历了不少政治风波,尤其是在胡铨上疏要求斩除秦桧之后,他被贬至新州,后因孝宗召见得以复职。这些经历使他在诗中有了更多的感慨和思考,这也反映在他创作的诗歌中。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文学价值:《送葛德裕》作为王庭圭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还体现了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对比,成功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感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 影响:王庭圭的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人广为传颂。它不仅反映了北宋末年的政治现实,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坚持。因此,研究王庭圭及其诗歌对于理解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看出《送葛德裕》不仅是王庭圭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宋代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庭圭的生活轨迹以及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